2025年3月25日,由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学生领导力培养委员会(iHuman Student Leadership Board, iHSLB)主办、校学生会协办的“第二届科技月”学术实践活动圆满举行。30余名师生深度探访脑虎科技与硕迪生物两家生物科技企业,在脑机接口与GPCR药物研发两大前沿领域开展沉浸式学习,切身体会科研如何从学术走向应用、从实验室进入临床。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与多学科融合
图|参访脑虎科技
在脑虎科技,师生们系统参观了脑电信号采集系统,深入了解了侵入式与非侵入式电极的技术差异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以蚕丝蛋白等柔性材料制备的电极如何兼顾信号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并重点介绍了微创植入技术对减少神经组织损伤的创新突破。
图|脑虎科技徐涵之讲解公司产品
图|脑虎科技小动物手术机器人
针对脑机接口领域人才需求的提问,企业代表强调:除神经科学与工程学基础外,编程能力与团队协作同样关键。对此,潘邦泽同学深有感触:交流中我认识到,脑机接口技术既需算法硬件支撑,更依赖材料科学、神经医学等多学科协作。这启示我们既要夯实专业基础,更要培养跨学科视野。赵新生同学补充道:医疗场景中帮助失语者'发声'或控制义肢的技术令我震撼。这项领域的发展要求我们突破学科壁垒,主动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
GPCR药物研发: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实践
图|参访硕迪生物
在硕迪生物,师生们全面了解了靶向GLP-1R小分子药物的筛选流程、结构解析技术及产业化路径,直观感受结构生物学驱动药物研发的完整闭环。
图|参观硕迪生物实验室
圆桌讨论环节中,硕迪生物的吴凡博士、刘立尔博士及人事负责人Veronica就企业发展战略、科研产业化挑战等问题与师生展开对话。同学们围绕行业热点积极提问:在现有减肥药竞争中为何坚持深耕?研发负责人回应:患者需求仍未完全满足,我们致力于成为差异化解决方案提供者。 如何实现每周解析一个GPCR结构?技术团队指出:产业需求倒逼技术突破,这不同于纯学术发表的节奏。 是否看重985/211背景?HR明确表示:更关注专业匹配度、学习潜力与沟通能力。
陈艺琳同学评价:硕迪展现了工业界科研的高效与务实,团队协作是成果转化的核心保障。刘玥同学表示:企业在代谢疾病领域的责任感,让我对生物技术应用充满信心。张忠原同学特别提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正是技术领先的内在动力。
图|圆桌讨论
科技启迪梦想,实践引领成长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特别感谢iHuman研究所徐菲教授与水雯箐教授的鼎力支持,两家前沿企业的参访机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产学对话的珍贵平台。活动不仅让师生感受到科技赋能生命的温度,更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生命科学的使命感。未来,iHSLB将持续聚焦学生需求,打造更多高质量实践项目,助力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创新。
作为上海科技大学第二届科技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既拓宽了科研视野,也揭示了产业界真实生态:优秀的科研工作既要追求学术突破,更需直面社会需求,用技术重塑未来。
活动策划及组织|iHSLB
撰稿|周祺芳
摄影|赵新生、钟阅旸、龚俞荧、陈嘉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