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tual Human – Imaging Across Scales: Symposium on NMR and MRI with Biological Systems 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25浏览次数:11270

      2018年9月1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举办了第99届交叉学科论坛暨“Virtual Human – Imaging Across Scales: Symposium on NMR and MRI with Biological Systems”。本次论坛聚焦于核磁共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这一主题,有100余名师生注册参会。论坛邀请到国内知名核磁领域12位专家做学术报告,其中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施蕴渝院士做大会特邀报告,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在DsrA sRNA的结构解析和构象变化的重要应用。

在液体核磁专题中,北京生物物理所的王江云研究员、中科院生化所欧阳波研究员、中科大阮科教授和iHuman研究所刘东升教授做相关报告,探讨了核磁技术在蛋白构象变化、蛋白与配体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19F核磁共振技术的特殊应用。在固体核磁专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唐惠儒、中科大田长麟教授、北京大学王申林教授、上科大陆珺霞教授做相关报告,探讨了核磁技术在代谢组学以及固体核磁在蛋白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表明在某些膜环境中,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核磁共振成像专题中,复旦大学李聪教授、武汉物数所王杰研究员、iHuman研究所Garth Thompson几位教授报告了核磁共振成像在药物、行为学和代谢中的应用,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在蛋白、神经到个体的多尺度范围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会议中穿插进行了论坛议题相关的墙报展示,会议最后Kurt Wüthrich教授总结性发言并致闭幕词。

此次交叉学科论坛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深刻,促进了固体核磁、液体核磁和核磁成像三大学科的技术交流和沟通,为推动核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图片: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教授做开幕致辞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Kurt Wüthrich教授致辞


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副主任章文峻教授致辞


第99期交叉论坛参会者合影